扬州市通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扬州市宝应县经济开发区
电话:0514-84580058
传真:0514-84580059
邮箱:service@tc-zdh.com
网址:www.tc-zdh.com
在现代化的建筑、工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,超大面积场地的施工项目日益增多,如大型物流园区、机场跑道、广场等。确保这些场地的平整度对于后续的工程质量、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都至关重要。找平仪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与施工辅助设备,在超大面积场地施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在这类大面积场地使用找平仪施工,面临着诸多挑战,需要一套系统且科学的施工方案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与施工质量。
施工前期准备
设备选型
针对超大面积场地,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找平仪。应优先考虑测量范围广、精度高且具备高效数据处理能力的找平仪型号。例如,一些采用先进激光技术的找平仪,其测量半径可达数百米,精度能控制在毫米级别,能够满足大面积场地对平整度的严格要求。同时,要确保找平仪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,以应对长时间、高强度的施工环境。另外,考虑到超大面积施工可能涉及不同的地形与作业条件,可选择具有多种测量模式与功能的找平仪,如能适应复杂地面状况的地形跟踪模式,以及便于与其他施工设备协同作业的远程控制功能。
场地勘察
在施工前,必须对超大面积场地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。利用卫星地图、无人机测绘等技术手段,获取场地的整体地形地貌信息,标注出高低起伏区域、障碍物位置等。对于场地内已有的建筑物、地下管线等设施,要详细了解其分布情况,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坏。通过勘察,制定详细的施工规划,确定施工顺序、重点区域以及可能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段。例如,对于场地中存在较大高差的区域,可提前规划分阶段施工,逐步调整平整度。
基准点设置
合理设置基准点是保障找平仪准确测量与施工的基础。在超大面积场地中,应根据场地形状与大小,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布置基准点。这些基准点应设置在稳定、不易变动的位置,如坚实的地面、永久性建筑物基础等。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,如全站仪,精确测量每个基准点的坐标与高程,并做好记录。基准点的设置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测量控制网,确保整个场地的测量数据具有连贯性与准确性。一般来说,对于大型广场等场地,基准点间距可控制在 50 - 100 米;对于机场跑道等对平整度要求极高的场地,基准点间距可能需要缩小至 20 - 30 米。
施工过程操作
设备架设与校准
在每个施工区域开始前,要正确架设找平仪。选择视野开阔、通视良好的位置,确保仪器能够清晰观测到施工范围内的基准点与测量目标。按照仪器操作手册,进行精确的对中、整平操作,保证仪器处于水平状态。随后,利用已设置的基准点对找平仪进行校准,输入基准点的准确坐标与高程数据,让仪器建立起与实际场地一致的测量坐标系。校准过程中,要进行多次测量与比对,确保仪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若发现校准偏差超出允许范围,需重新检查仪器架设情况与基准点数据,直至校准合格。
测量与数据采集
启动找平仪,按照预先规划的测量路径,对超大面积场地进行全面测量。在测量过程中,要保持仪器的稳定,避免晃动与碰撞。对于场地中的不同区域,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量间距,对于重点区域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段,适当加密测量点,以获取更详细的地形数据。例如,在机场跑道的施工中,跑道中心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以及跑道端点等关键部位,测量点间距可控制在 1 - 2 米,而在跑道其他区域,测量点间距可适当放宽至 3 - 5 米。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至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,该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、整理与初步分析,生成场地的地形三维模型与平整度分析图表,为后续的施工调整提供依据。
施工调整与控制
根据测量数据与预先设定的平整度标准,确定需要进行施工调整的区域与具体调整量。在超大面积场地施工中,通常采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,如平地机、摊铺机等,结合找平仪的实时反馈进行施工操作。例如,在使用平地机进行场地平整时,将找平仪与平地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,找平仪根据测量数据向平地机发送调整指令,控制平地机刮刀的升降与倾斜角度,实时对场地表面进行刮平作业。在施工过程中,要安排专人对施工设备的运行情况与施工效果进行跟踪检查,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,如设备故障、施工偏差等。同时,定期对已施工区域进行复测,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,若发现偏差,及时进行二次调整。
施工中的人员协作与管理
施工团队组建
超大面积场地施工需要一支专业、协作紧密的施工团队。团队成员应包括熟练掌握找平仪操作的测量技术人员、经验丰富的施工设备驾驶员、负责现场指挥与协调的管理人员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。在施工前,对团队成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与交底,让每个人都清楚了解施工流程、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质量标准。例如,针对找平仪操作,组织测量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使其熟练掌握仪器的各种功能与操作技巧,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测量数据与应对仪器故障。
人员分工与协调
明确各人员的分工,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。测量技术人员负责找平仪的操作、测量数据采集与分析,并及时向施工设备驾驶员提供调整指令;施工设备驾驶员严格按照指令操作设备,确保施工动作准确到位;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整体调度与协调,合理安排施工进度,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,如设备调配、人员调配等;质量检测人员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,对不符合平整度要求的区域及时提出整改意见。各人员之间要保持密切沟通,通过对讲机、现场会议等方式,及时交流施工信息,协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。
质量监督与考核
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,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。质量检测人员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,对场地平整度进行定期检测,检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与场地面积合理确定,如每完成一定面积的施工区域,就进行一次全面检测。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区域,立即责令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,并记录在案。对施工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,将质量指标与工作效率纳入考核范围,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,对违反施工规范、导致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处罚,以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积极性与质量意识。
施工后期的质量验收与总结
质量验收
在超大面积场地施工完成后,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,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与频率,对场地平整度进行详细检测。检测内容包括场地整体的高程偏差、平整度偏差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衔接情况等。例如,对于机场跑道,要求其平整度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的高程偏差不超过几毫米,相邻板块之间的高差也要控制在极小范围内。将检测数据与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对比,若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,则判定场地施工质量合格;若存在不合格项,分析原因并组织整改,直至验收合格。
施工总结与经验积累
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总结,分析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。回顾找平仪在施工中的应用情况,总结仪器操作技巧、数据处理经验以及与施工设备协同作业的要点。整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,包括测量数据、施工调整数据、质量检测数据等,建立施工档案,为今后类似超大面积场地施工提供参考。同时,组织施工团队成员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,对施工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反思,不断提升团队的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,以便在未来的工程中能够更加高效、优质地完成找平施工任务。
总之,在超大面积场地使用找平仪施工,需要从施工前期的精心准备,到施工过程中的精确操作、人员的紧密协作,再到施工后期的严格质量验收与经验总结,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,才能确保场地平整度达到高标准,为后续的工程建设与使用奠定坚实基础。